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缝纫机论坛bbs.frj666.com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品牌] 专家解疑平缝机故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16:27: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缝纫行业大师,学习更多维修技术经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就现象来判断,由于使用高强度长丝线后,导致缝线发生捻移,这种局部捻度的变化会造成面线局部线段松捻,当这种松捻发生在线环形成段,就会导致梭尖勾住三股线中的一股或二股线纱产生劈线缝纫故障,继续工作下去,严重时就会造成断线。为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造成缝线松捻的一些因素,然后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避免。
关于缝纫中影响缝线捻度变化的成因,由于篇幅限制这里不再论述,也可参阅1994年《缝纫机科技》第5、6期上黄明元先生写的“关于锁式线迹缝纫机针线捻度变化原理综述”一文。研究表明,单针平缝机面线应使用左捻线,这样面线在形成线环时有加捻的效果,有利于线环的形成,单针机面线除了缝线捻向有要求外,实际缝制中还有其它因素对针线捻度产生影响。如缝料对缝线摩擦阻力而引起的缝线捻度变化,其规律是:缝线从缝料中出来的线段捻度始终是松捻,而且这种松捻程度与缝料的摩擦阻力大小成正比。结合读者所缝的材料(皮质),其阻力比一般机织布要大得多,对线环形成段缝线造成的松捻程度很大;缝纫速度针对针线捻度也会产生影响,随着速度的增高,而捻度和强度会急剧下降,而研究表明,面线同一部分需往复通过针眼70次之多才能消耗在线迹上,面线每经过针眼一次便要磨损一次,线的强度要损失一次,捻度要变化一次,而捻度变化最大、强度损失最大部分是在接近缝料那部分面线上,这部分又恰好要承担关键性的任务——形成线环。对比加捻和松捻,又以加捻对线迹形成有利,因捻度大小与强度成正比,因此加捻有利于弥补面线强度的损失,同时线股一般较容易松捻,而不易加捻,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强调单针机面线一定要使用左捻线的原因。
通过上面简单的分析,建议你采取以下措施来处理这个问题。
一、检查确认,使用的面线为左捻线(Z捻),如果不是,建议最好使用右捻线。
二、检查确认一下所使用的机针,由于是缝制皮革制品,最好使用刀刃形机针,即皮革机针,不要使用服装上用的圆球形机针,这样可以减小缝线在皮料中的摩擦阻力,相应减轻捻移的程度。
三、检查确认使用机针粗细是否与所用缝线相匹配。从发生的情况来看,最好将机针换大一号,即换粗一些的机针,使缝线在针孔中移动时可减小阻力,同时也可减小缝线在缝料中移动的阻力,降低面线强度的损失和捻度的变化。
四、针板孔换大一些,以减小线阻力。
五、牙齿调慢一些,以减小线阻力。
六、适当降低针线张力。
七、对缝线加硅油润滑,以减小线阻力。
只要按上述7点去认真检查落实,毛线和劈线、断线的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平缝机在缝制夏装内衣时,面料多是含有氨纶材料的网眼状的弹性面料,极易跳针。试过将针杆比平时调低1mm,勾线时间也相应调迟,同时也控制了针杆及下轴的窜动,机针针板相应选小,可还是有跳针现象的发生,梭床勾线尖无明显磨损(换新梭床效果也不大)。同时出现的现象还有,缝制后缝线很紧,底面线都调松仍然感觉紧,没有弹性,稍微拉伸一下,缝线就会掉裂开。如上衣内衣,两肋侧缝必须稍有弹性,请问哪里有平缝机用的稍带弹性的缝线出售?
专家:其实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属同一类型,都是由于缝纫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缝纫故障,下面就问题的两个方面分别解答。
一、针对夏装内衣面料,在缝制时易发生跳针。
除了读者在信中提到的将勾线时间调迟,针杆比平时调低1mm外(这里强调一点,针杆降低的高度不一定就是1mm,要以机器实际勾取线环可靠情况来定。在调试时,可以仔细观察,反复调试,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另外,读者还采取了控制针杆及下轴窜动、机针针板相应选小、梭尖也无明显磨损,这些要求对解决跳针都是不可缺少的,但从其调试的效果来看,问题依然存在,说明产生跳针的主要原因不在所采取的措施之列,应把重点放在下面的措施上。
(一)把梭尖与机针侧面间隙调小。
按正常标准调整,一般间隙在0~0.1mm之内,不妨将间隙调到-0.1~0mm,也就是有意让梭尖(擦)顶住机针凹缺面,这个过盈量应控制在0.1以内,若过大,在缝纫时,有可能打断机针。
(二)检查机器压脚压力是否过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BS.FRJ666.COM    鄂ICP备19022030号-1

GMT+8, 2024-12-28 22:56 , Processed in 0.06674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