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缝纫行业大师,学习更多维修技术经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国制造”曾经支持了发达市场,尤其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十年繁荣。中国农村进入城市的低薪工人生产廉价产品输往美国,压低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随着中国不再廉价提供资源品和劳动力,也不再用被抑制较低汇率水平的人民币支付工人工资,中国商品面临价格上涨,全球市场也将接受改变。
观察美国市场可知,进口商品价格正在攀升,成为通货膨胀的压力源。从鞋子到汽车零部件,中国制造的日用品标上了更高的到岸价格。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在过去两年上涨了8%。这一结果剔除了被全球需求和地缘政治推动上涨的石油。由于中国的存在,过去30年中全球市场基本上一直处于低供应成本时期。而在今年3月份,作为中间贸易商,香港物流及消费品出口贸易商利丰有限公司已经发出警告,称中国制造的产品价格将上涨。利丰认为,2009年北京进行的工资政策调整以及随后出口价格大幅上涨,给低供应成本时期画上了句号。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17年里,美国服装消费价格有13年呈现下降。而现在,棉花价格已经大幅上涨。中国劳动力成本、交通运输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也促使生产商和零售商上调价格。截至今年5月底的12个月里,美国服装价格上涨了1%。美国衣履协会估计,今年秋季其成员企业的产品价格将同比上涨4%到6%。
有分析指出,未来几年,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稳步上升,特别是当中国进入“刘易斯拐点”时,美国CPI升幅将会增至4%左右。“刘易斯拐点”是指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以致该国工资开始迅速上涨的转折点。几十年来,吃苦耐劳的中国工人压低了劳动力成本,现在中国工人要求更好的待遇和工作条件。也许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国劳动力和中国商品仍将是比较便宜的,但请记住:它不再肩负压低全球成本的责任了。而要找到规模相当的代替者,几无可能。
只要“中国制造”在全球生产的价值链上向上移动,发达市场消费者将付出更高的价格。美国人会觉得不舒服,但这是必然而合理的改变。 |